□耿冉 本報記者 陳建兵
  從種植玉米、土豆到改種羊肚菌、番茄,人均收入從1000元增加到4800元——瀘定縣興隆鎮和平村群眾增收的歷程,是瀘定縣半高山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。變化,得益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甘孜州群眾工作全覆蓋的開展。“群眾工作給瀘定縣經濟發展帶來契機。”瀘定縣委書記陳廷全說:讓群眾早日過上小康生活,是開展群眾工作的目標。實現這一目標的秘訣就是: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動能,使山區群眾不斷得到實惠,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。
  幹部調研促產業結構調整
  和平村是瀘定縣半高山地區的偏僻村落,全村161戶以前主要是種植玉米和土豆。甘孜州群眾工作開展伊始,當地幹部經過調研,將和平村飲水難情況反饋到縣裡。此後,瀘定縣政府提供材料,以村民投工投勞的方式修建了引水和灌溉設施,“地里每隔50米就有一個閥門,只要接上軟管,地里的任何地方都不會缺水。”談到引水工程帶來的便利,村民說這一變化促進了村裡發展模式的改變。“去年種植辣椒和番茄的村民們得到了實惠。”望著遍山的辣椒苗,村主任趙朝金希望“今年人均收入再增2000元”。
  趙朝金的底氣源於瀘定縣對高半山地區的扶貧政策,“每畝地補貼150元的種子、肥料、薄膜補助,這讓種植的成本大大降低,去年一畝番茄收入上萬元,大家的積極性很高”。
  今年初,村黨支部副書記蔡金弟還拿自家的2分地試種羊肚菌,收穫了乾菌7斤多,“我在2分地里刨出了‘金娃娃’。”他說,野生羊肚菌一斤乾貨能賣到1200元,人工養殖的每斤700至800元左右,2分地產值達到近5000元。“未來和平村的主要收入將由蔬菜、水果、乾果三大塊組成,交通條件改善後,還將有旅游收入,村民守在家中就致富,種地就能奔小康。”趙朝金說。目前全村已經試種300畝車釐子和200畝核桃,效果好的話,還將大規模開發羊肚菌、水果和蔬菜產業。
  破解高半山區貧困問題
  瀘定縣有78個村位於高半山地區,全縣貧困人口90%以上居住在高半山地區,高半山地區貧困問題成為急需破解的難題。《瀘定縣高半山特色生態農業發展規劃》提出了產業發展思路:“優農強工大旅游”。
  2013年,該縣對制約高半山發展的道路和水利進行大規模建設,修建通村通達公路33公里;通村通暢公路45公里;農村通鄉公路硬化3公里,建設6座橋梁;維修整治灌堰27公里。
  發展特色種植業。瀘定計劃用5年時間,建成5萬畝特色水果、5萬畝優質核桃、5萬畝優質魔芋“三大產業基地”,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,為農村全面小康奠定基礎。“瀘定旅游發展定位在城域周末度假村上,區別於風景游和藏家樂,讓甘孜州旅游體驗更豐富。”瀘定縣縣長蒲永峰說。
  (原標題:瀘定:群眾工作“靶心”瞄準致富增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05coug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